中華民國水族類商業同業公會

主要內容區

短波魚命名七爺 道教神明國際發光

2016-10-24

短波魚命名七爺 道教神明國際發光

〔記者洪定宏/高雄報導〕「七爺短波魚」是台灣水族館常見的魚種,但牠可是以台灣道教神祇命名魚類的首例。

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助理教授廖德裕指出,「七爺短波魚」(Brevibora cheeya,cheeya為「七爺」台語發音)過去一直被誤認為「背點短波魚」(Brevibora dorsiocellata),但他多年前到新加坡大學博物館仔細檢視魚類標本,意外發現兩者有差異。

新種魚較長 有如高瘦七爺

舉例來說,「背點短波魚」體型較小、側線不完整,但「七爺短波魚」體型較大(長約五公分)、側線完整,兩者背部都有黑點,在台灣水族館被通稱為「青眼燈」。「七爺短波魚」身體有金屬光澤,但整體色澤並不算鮮豔。

廖德裕解釋,當時他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攻讀動物學博士班四年級,與新加坡學者合作研究東南亞魚類,各自發現新種的短波魚,因為他發現的新種魚比對方的長,所以聯想到小時候看道教廟會遊街的「七爺」(高瘦)、「八爺」(矮胖)。

後因新加坡學者遲遲未將其發現的新種魚寄到瑞典,廖德裕於是二○一一年先將自己發現的新種魚命名為「七爺」,以兩人名義共同發表〈七爺短波魚—來自馬來半島與蘇門答臘的鯉科新種魚〉論文,獲得新加坡《萊佛士動物學期刊》刊載。可惜來不及為較矮胖的短波魚命名為「八爺」,後來新加坡學者已自行另外命名。

廖德裕表示,歐洲學術界會以希臘神話人物為新種魚類命名,且生物學名一定都是拉丁文;華人則以地名居多,例如台灣曾有新種魚,就以埔里(埔里中華爬岩鰍)或南台(南台中華爬岩鰍)為名,凸顯發現地的意義。

專長魚類系統分類與演化研究的廖德裕強調,至今尚無其他學者以台灣道教神祇為新種魚命名,因此「七爺短波魚」算是締造了歷史,也順便向國際介紹台灣的文化特色。(訊息來源:自由時報)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