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水族類商業同業公會

主要內容區

「瓶中魚」樂趣何在?

2015-03-09

近日媒體報導網路出現販售「瓶中魚」,業者強調在此密封瓶中,免供氧、免換水及免餵食,小魚仍可存活1個月,遭民眾投訴虐魚。對此各界看法不同,此項爭議可以從幾個面向來加以探討:

首先從動物福祉觀點,消費者認為把魚養在封閉容器,沒有給予足夠的食物、氧氣、空間,有虐待之嫌,儘管業者宣稱瓶內裝的不是一般水而是活水,魚體可以存活,至於能存活的理由與可以存活多久,政府主管部門應該主動要求業者提出科學證據對外說明,以正視聽。

其次就技術觀點,透過生態平衡不餵食魚蝦貝類還是可以存活。多年前由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科學家漢生(Dr Joe Hanson)所研發後將技術移轉民間的「生態球(Ecosphere)」,正是運用生態循環原理由封閉透明玻璃球體組成,該生態球內有藻類、細菌、小蝦、過濾過的水、小石等,滿足生命的三要素,就是陽光、空氣及水。藻類是生態系統中之生產者(producer),利用光線及水中的二氧化碳來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氧氣;小蝦為消費者(consumer),吸氧氣呼出二氧化碳並以藻類及細菌為食物;細菌為分解者(decomposer),把小蝦的排泄物分解成無機營養物,供藻類使用,小石則為微生物提供藏身處,避免被小蝦所吃,也為細菌提供生長地方,讓其能作分解者分解生態系統中之廢物,如此形成一個完整的小型生態系統,可以維持相當長久。由於生態系彼此互動相當複雜多變,如何在一個封閉系統內維持生態穩定平衡讓魚蝦可以長久存活下來,需要經過詳細演算沒有想像般簡單。

還有就市場經濟觀點,全球喜歡蓄養觀賞水族的人口越來越多,觀賞水族市場每年均已超過10%之成長量值持續發展,所帶動的總產值估計高達150億美元,在全球許多地區與國家已經成為僅次於犬貓的第三大寵物市場,觀賞水族已經成為現代人身心紓壓的新一波療癒產業,應景的產品五花八門,目前市面上販售各種型態的生態瓶、生態球等因價格不同品質良莠不齊,消費者應該審慎挑選。

最後就娛樂休閒觀點,會想養魚無非是喜歡看到魚兒在魚缸中悠游自在,透過餵食過程可以與魚兒產生互動,尤其在自己細心照顧下看到魚兒像自己小孩般一天天健康長大甚至繁衍出下一代會有種莫名的感動,也會讓生活在都會區的飼主於工作忙碌之餘獲得身心舒壓,具有療癒的效果,甚至成為創作的靈感來源。而採用「瓶中魚」這種懶人養魚法雖然可以省去餵食、換水、加水等麻煩卻也失去許多餵魚樂趣,消費者若真的喜歡養魚不妨使用傳統水族箱,不僅可以互動所蓄養的觀賞水族種類、數量多,樂趣也多(生態瓶內只能放入極少數體型小的生物)。    

養魚應該如飼養其他寵物般透過互動與關懷來建立感情療癒心靈,不能把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業者在追求商機的同時也應兼顧人道關懷別只見樹不見林,反因小失大得不償失!作者:李武忠(農經學者)(訊息來源:蘋果即時新聞)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