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水族類商業同業公會

主要內容區

搶佔國際基改市場或淪為基改試驗場?農委會澄清 尚未開放種植基改作物

2015-02-12

搶佔國際基改市場或淪為基改試驗場?農委會澄清 尚未開放種植基改作物

近日行政院積極盤點《植物品種及種苗法》、《畜牧法》等7項相關法令,希望搶佔國際基改市場,義美總經理高志明在臉書發表聲明,痛批此舉會讓台灣成為基改試驗場,農委會昨天澄清,目前台灣不允許種基改作物,這次只是檢視法令,沒有要開放種植;先前曾有實驗的基改木瓜流入市面,台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批評,政府提出政策前,應明確指出發展基改的市場、投入資金、環境風險等,台灣根本沒有基改競爭力。

把關漏洞,基改木瓜曾流入市面

根據衛生福利部《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規定,「基因改造」意指使用基因工程或分子生物技術,將遺傳物質轉移或轉殖入活細胞或生物體,產生基因重組現象,例如美國基改大廠孟山都,便在黃豆植入抗除草劑基因,讓農民可以無後顧之憂地噴除草劑。

由於基改作物對人體健康風險未明,加上生態汙染、跨國壟斷等疑慮,世界各國對基改看法不一,台灣允許進口基改大豆、玉米供為食用和飼料用,但規定不得種植基改作物。

農委會和許多學者早已著手試驗基改稻米、觀賞魚、木瓜等,但由於管控不嚴格,2003年起,台灣陸續發現基改木瓜流入市面,該年衛福部抽驗70個木瓜,竟有一成驗出基改。

2007年,農委會在屏東里港抓到種苗商違法偷賣含有抗輪點病毒的基改木瓜,重罰100萬,當時被開罰的種苗商曾提起行政訴訟,辯稱市面上充斥此種基改木瓜,自己只是無心之過,但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認為種苗商的確有違法事實,2010年駁回上訴。

民團發起一人一電話拒絕基改

基改爭議不斷,行政院科技會報卻於上月底表示,將請科技部整合基改相關政策,並檢討《植物品種及種苗法》、《漁業法》、《畜牧法》、《飼料管理法》、《動物用藥品管理法》、《農藥管理法》、《肥料管理法》等7條法規,鼓勵研究和輸出基改動植物,例如螢光魚。

消息一出,立刻引起各界討論,義美總經理高志明前天率先開砲,批評台灣將淪為全世界基改商業霸權的試驗場,禍害台灣農地,呼籲「產官學宅鄉大家一起來關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也立刻發起「一人一通電話」,要求縣市長拒絕開放農地種基改。

主婦聯盟秘書長賴曉芬表示,近幾年大家非常重視食安,台灣地狹人稠,很難完全隔離基改污染,「而且我也不相信政府能做好管制」,一旦基改入侵台灣農地,對於環境、生態、農業都會有很大的危害,因此希望從地方串聯,請民眾大聲說出「拒絕基改」。

學者要求政府拿出基改數據

 對此,農委會科技處副處長李紅曦澄清,此次盤點法規並非為了開放種植基改作物,而是讓制度更完善,例如現有的《植物品種及種苗法》,只能罰款販售基改種苗的業者,若農民種植則無法可罰,只能清除沒入,未來將修法堵住漏洞,「農委會是秉持積極研發,有效管理的態度,希望讓法規更完整。」

李紅曦表示,發展基改作物必須考量人體健康、生態、農業生產安全等,會先以非供食用的蘭花、觀賞魚、動物用疫苗為優先發展項目,目前台灣只允許觀賞魚出國展示,不能販售,現正檢視相關法令,但都必須經過風險評估。

長期關注基改議題的台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批評,政府沒有完整的基改政策,以種植基改農作物而言,孟山都老早就投入巨額資金,發展相關技術,台灣根本競爭不過;另外,花卉市場經常推陳出新,2、3年就退流行,投入基改到底要花多少資金、有多大市場、相關的風險評估為何,政府在制定政策前,應把相關數據攤開,供外界檢視。

農委會近年經常宣稱觀賞魚產值達10多億,,但因相關法令限制,許多基改品種無法在其他國家上市,郭華仁反駁,基改觀賞魚的買賣牽涉到其他國家,許多國家都擔心基改魚有汙染生態的疑慮,因台灣無法做到完全絕育才禁止進口,並非台灣政府法令的問題,且若傳統育種賣的魚就有那麼高產值,投入大筆資金發展基改的效益為何、市場在哪,政府都應說明白。(訊息來源:上下游)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