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邊區
會員登入
主要內容區
尊重生命 讓鯨豚回歸大海吧
2015-02-10
海洋公園中,海豚逗趣的挺腰、玩球、甚至算數,引起群眾歡呼。天生有「微笑」嘴角的海豚,彷彿表演什麼都很快樂,但國際動物保育專家珍.古德嚴正呼籲,應抵制鯨豚展演,並強調絕不會參觀以此為主題的海洋公園,此舉讓鯨豚展演爭議再次浮上檯面。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主任賴威任指出,海洋公園營造出的愉悅氣氛、鯨豚親近互動,讓民眾自我感覺良好,「以為走入海洋公園就是愛動物、尊重生命」,享受幾個鐘頭的歡愉,卻不了解圈養環境之惡。
他舉例,台灣最熱門的海洋哺乳動物是齒鯨亞目的白鯨與瓶鼻海豚,在圈養環境看似一樣悠游,然而天生獵食與偵測的回聲定位系統,在石屎缸中逐漸退化,也因回聲反震而損害聽覺,更別說鯨豚一天最少游上百公里,即使蓋一座全台最大的池子也還是太狹隘。
海豚因智商介於6至8歲孩童,容易訓練而受民眾歡迎。但賴威任卻指出,「每看到1隻在圈養中活著的海豚,可能代表後面有10到17隻左右死亡的海豚。」他進一步說明,獵捕海豚主要採驅趕法,一捉就是一大群,但出口販賣的是少數幼子,大部分受傷、年紀大的海豚最後仍被宰殺;即使活著,也需忍耐受訓的飢餓、非自然天性的挺腰、親吻等動作,海豚並不像牠看起來的這麼開心。
台灣最早鯨豚表演是從1980年的野柳海洋世界開始,2003年遠雄海洋公園開幕便湧入125萬遊客,同年引進小白鯨的屏東海生館,則有174萬人,粗估台灣每10人便有1人曾走入鯨豚展演機構消費。
去年10月底動工的台中市白海豚生態館在改朝換代後,也強調不會圈養白海豚,而以3D動畫與民眾互動,成為環境教育的場所。另希望在中部打造台灣另一個海豚復育醫療站,提供擱淺海豚休息養傷,傷癒後返回海洋。
動物權抬頭,民眾逐漸意識到歡樂的海洋公園裡頭,是失去家族與自由空間的短命鯨豚。如何讓鯨豚真正開心、終結展演,還需要更多民眾的認同。(訊息來源:中時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