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邊區
會員登入
主要內容區
存活4億年腔棘魚 序列性一夫一妻制
2014-02-06
【記者江禹嬋/台北報導】腔棘魚是曾與恐龍一起存活過的活化石,出現在4億年前的泥盆紀,並經歷了恐龍時代存活至今,其鰭肢有如四肢,讓科學家認為是動物從水中向陸地演化過程中「失落的環節」。尤其每次繁殖時採一夫一妻制,展場裡還特別安排了留影區,讓民眾有機會走入歷史,成為發現腔棘魚的成員之一。
史前魚類活化石腔棘魚,是體形巨大的底棲魚類,曾經被認為在6千萬年前已經滅絕,然而於1938年一個漁網卻捕到一隻活的腔棘魚,這種魚可使用鰭在海底行走。不過一夫一妻制並非終生,而是對每次繁殖,可稱為序列性的一夫一妻制。
魚鰭為肉質,尾部分叉成三葉,中間葉突出成矛狀,骨骼主要由具彈性的軟骨所組成的,不具脊椎,只有不分節且有彈性的纖維質的脊索,牠也具有側線,用來感覺側向水流的波動。
腔棘魚的運動模式是否類似陸地脊椎動物,研究人員比較了腔棘魚、肺魚與雞、九種不同的哺乳動物包括人類在內的基因。有鰓和肺的西非肺魚的基因組比腔棘魚的基因組更近似陸生脊椎動物。腔棘魚30億個DNA「碼」,數量與人類相當,且幾億年來出乎意料地沒有什麼太大的改變。
腔棘魚和其他魚類不太一樣,腔棘魚具有像四肢一樣的鰭,因此,古生物學家懷疑腔棘魚是陸生四足類的祖先。
另外,腔棘魚也是現存生物中,曾與恐龍分別橫行水中與陸上的生物,由腔棘魚的一些生理和生態行為模式,可能幫助人們推測恐龍時代一些生態環境,過去讓科學界為之瘋狂。
特別的獨一父政策
一個國際研究小組,首次成功研究了兩條懷孕雌魚的胚胎基因。桑吉巴和莫三比克的漁民分別捕獲了一條1.76米長和1.78米長的懷孕雌腔棘魚。德國波鴻大學的蘭伯特(Kathrin Lampert)檢查了腔棘魚後發現,一條雌魚有26個胚胎,另一條有23個胚胎。
尤其雌性在孕育後代時,可能懷孕3年左右的時間,研究人員還發現,雌魚一次只與一條雄魚交配」,等於一次繁殖中,所有魚仔都來自一個共同的父親。
對於其他魚類,如孔雀魚、劍尾魚,都與多個雄性交配,最大限度地提高後代的遺傳多樣性和生存前景。不過腔棘魚每一次繁殖只「獨一父親政策」,非常特別。(訊息來源:大紀元電子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