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水族類商業同業公會

主要內容區

復育「台灣白魚」 女大生建生態池

2014-10-11

復育「台灣白魚」 女大生建生態池

【聯合報╱記者馮靖惠/台北報導】台灣特有種「台灣白魚」,近年受環境汙染等影響,全台數量僅存約1000尾。為了在筊白筍田中復育白魚,5名暨南國際大學休閒學與觀光管理學系的女大生,在南投縣埔里鎮一新社區,建造白魚生態復育池,還下田、推廣無毒茭白筍。

5個年輕女生組成「1992.6青年創意團隊」,以「白魚哪裡走,茭個朋友吧!」申請教育部青年署「青年社區參與行動計畫」獲得補助。

台灣白魚原本分布於大甲溪、烏溪與濁水溪流域一帶,但隨著河川汙染與水泥化,現在大部分地區的白魚已逐漸消失。農委會於2009年將其公告為稀有保育類動物,據推估全台僅剩1000多尾,數量比國寶櫻花鉤吻鮭還少,足見台灣白魚的珍貴性。

團隊成員陳思穎表示,在一次學校生態參訪課程中接觸到一新社區的茭白筍體驗園區,除了窺探農村生活的面貌外,更了解復育台灣白魚的急迫性,因此5個女生便義無反顧,投入復育計畫中。

青年團隊從建造生態保育池做為計畫開端,目標以復育白魚為首,推廣無毒茭白筍田為輔。她們用溪流旁的石頭砌造、堆放生態池,種植原生植物、引進水源頭純淨水,營造出自然原始的環境,吸引蝴蝶、蛙類等生物棲息進駐,盼能透過無汙染的水域,使台灣白魚得以繁衍。

此外,因台灣白魚必須在純淨水中才能存活,是水質安全的最佳試劑,台灣白魚復育成功就代表茭白筍健康無毒。

團隊成員李庭昀指出,她們親自耕作、建造生態池、監測復育進度,和土地有了更深的情感連結。雖然無毒筊白筍田因福壽螺入侵及農作手工採收成本高等因素而難以推廣,但她們會持續努力,希望能影響社區其他居民及學弟妹對白魚復育及無毒農業的重視。 (訊息來源:聯合新聞網)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