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邊區
會員登入
主要內容區
農業加值 提升國際競爭力
2014-06-18
台灣農民以出售初級農產品為主要收入,造成年輕人投入農業意願低落。台灣擁有優異農業技術,忽視農技可為台灣農業創造價值,提高農民收益的重要工具,形成「捧著金飯碗在要飯」的情況。
民進黨蔡主席批評,政府忽略產業轉型升級,事實上,示範區農業加值就是提供與國際同步的自由環境,讓台灣卓越的農業技術產業化,進行規模化生產,讓農業加值產業帶動國內農業轉型升級,用前瞻性思維突破傳統生產型農業困境,讓農業從論斤秤兩銷售初級農產品,提升到運用技術、研發、創意、安全品管的優質條件來獲取更高利潤。
面對貿易自由化,台灣應將優質農業技術、創新能量當成我們最有力的後盾,將原本可能威脅的進口農產品轉化為農業加值利基,用台灣品牌進軍全球。觀賞魚產業已發展成為屏東在地重要產業,目前仍具有競爭優勢,但由於自行培育魚種數量有限,很難保持領先地位。如能透過進口國外魚種,加上國內的魚缸、魚飼料等產業,將讓台灣成為亞太水族營運中心,產值可望提高5倍,業者憂心若此平台未能於2年內建立,會讓中國大陸取而代之。
蔡主席說農業應升級轉型,打造國際競爭力,但仍用傳統思維將台灣農業侷限於銷售初級農產品為主,而忽略了運用台灣的技術與研發創新能量,可以生產高價值的產品。廉價原料不足以成就MIT的名聲,但技術與創意可為MIT加值。示範區若刪除農業加值,就是刪除台灣農業向國際發展的機會。
民進黨以花生、茶葉為例批評這些進口農產品會替代我們農產品。事實上,大陸製花生醬早在2002年開放進口,每年1,300餘噸,台灣花生以鮮食為主,未因開放進口花生醬而影響國產花生產業。再以茶葉為例,台灣每年生產1.5萬公噸高級茶,進口3萬公噸綠茶、紅茶,做成袋茶、罐裝茶飲料及冰飲品,與本土茶走高價市場有明顯市場區隔。
至於外界質疑農委會不照顧農民,完全不是事實,農委會推動農業產業調整,「地產地消」鞏固內需市場,多管齊下。如推動農產品安全驗證標章、台灣米標章、實施冷凍及冷藏之雞、豬肉標示,以明確區隔進口與本土產品,確保本土農產品市場。
如上所述,示範區農業加值是發揮台灣農業技術優勢,是加值台灣農業,反對人士提議刪除農業加值,將使有競爭力的農企業外移,技術、資金、就業及人才出走,那才真是加值大陸等競爭對手,不利台灣農業。示範區特別條例已進入立法院審查,在此懇切呼籲,請給示範區農業加值政策一個機會。(作者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訊息來源:中時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