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水族類商業同業公會

主要內容區

瀕絕觀霧山椒魚 氣候變遷壓力下 亟需保育研究並行

2014-05-13

瀕絕觀霧山椒魚 氣候變遷壓力下 亟需保育研究並行

【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瀕臨絕種保育類動物觀霧山椒魚,分佈範圍有限,且為小族群分布,再加上是孑遺物種,易受氣候變遷威脅,一經發現、發表,就列入瀕臨絕種保育類名單,相關基礎調查研究缺乏。近年來,雪霸國家公園即委託學者進行個體生活史研究,並透過工作假期,邀集有志者進行棲地復育,過程雖辛苦揮汗,志工們甘之如飴,連呼紓解身心還能兼顧保育!

觀霧山椒魚 你好!

台灣5種山椒魚中,觀霧(Hynobius fuca)以及南湖(Hynobius glacialis)於2008年發表,隨即經農委會公告為瀕臨絕種保育類物種。觀霧山椒魚更是台灣5種山椒魚中海拔分布最低且最北的一種,已知分布區域有插天山、拉拉山、棲蘭山、霞喀羅山與觀霧,觀霧可能是分佈的上限。

2008年發表後,未有進一步生物學、生態學研究資料,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吳聲海研究團隊遂於2012年起,進行觀霧地區的分佈、棲地特性、食性及共域動物等生態資料整理,建構觀霧山椒魚的基礎資料。

觀霧山椒魚體形粗壯,體長最大為10公分,體色深褐色夾雜一些白色斑,而且每隻山椒魚的斑點都不同,這在個體辨識上增加了優勢,研究人員可為野外捕捉到的山椒魚拍照,做為再捕捉後的比對依據。又因山椒魚的再生能力強,剪趾會再長出來,在分子遺傳研究上,也提供了助力。

個體研究起步 森林底層食物多 天敵偵測中

台灣的5種山椒魚,都屬於小鯢屬,此屬主要分布在亞洲溫帶地區,其中有11種屬於溪流生殖型,包括台灣5種山椒魚。

研究團隊也以洗胃、排遺觀察等方式,了解觀霧山椒魚的食性,證明森林底層存在很多適合山椒魚的食物來源;在棲地利用上,則喜歡地底乾淨平整之處。至於天敵是不是蛇科動物?研究團隊認為可能是高砂蛇及標蛇,但仍無直接證據,需要進一步解謎。

吳聲海表示,觀霧山椒魚侷限於有限的分布和低族群量,而高山孑遺生物面臨全球氣候變遷的環境壓力,應該對其分布和族群量改變作更澈底的調查。

稀有物種的保育可採就地保育及域外保育兩種,吳聲海指出,就地保育以保護棲地為主,並於棲地內進行山椒魚和環境以及其他物種之研究;而域外保育的作法,包括繁殖、飼養山椒魚,對於繁殖個體可進行基礎生物學的材料,並作為環境教育的材料。

觀霧山椒魚棲地 一塊也不能少

國內這幾年興起了各種各式的工作假期,你聽過為山椒魚打造一個家嗎?為了觀霧山椒魚營造適合的棲地,中興大學森林學系合聘副教授邱清安研究團隊,運用生態復育相關理論,選擇於原分布區內的森林火災跡地,並結合國家公園志工,以工作假期方式進行剷除高山芒,再移入當地原生樹種,撒佈富含有機質與在地種原的堆積落葉等工作。

觀霧地區為山霧山椒魚重要棲地,但近年受颱風豪雨、土石崩塌等災害危及,急需恢復成原有的棲息環境。

邱清安說明,「觀霧山椒魚試驗棲地」位處雪霸國家公園觀霧地區,原為火燒跡地,氣候屬於溫暖重濕,全年不會缺水,一開始的環境處於火燒後之初期演替階段;上層林木以台灣二葉松為主,下層地被則以高山芒為主;清除地被高山芒及人工移植與自然演替後,目前已有許多原生樹種生長於其中。

為山椒魚打造棲地 不惜揮汗斬草

復育過程包括剷除復育棲地上的高山芒,培育、蒐集當地原生植物之苗木,種植大葉石礫等原生種苗木,並架設支柱標記位置;另外,恢復棲地附近之水溝之功能,挖取、鋪灑枯枝落葉及腐植質,用來覆蓋裸露表土並增加潛在植物之種源,也可增加未來觀霧山椒魚所需之食物來源,目前則後續調查和監測工作。

研究團隊則利用觀霧原生植物,完成棲地營造及就地保育;藉由棲地復育工作假期志工的實際參與,目前棲地內生物多樣性甚高,且植物生長茂盛,也有觀霧山椒魚;將成為未來科學研究、環境教育、經營管理之基礎。

營造棲地絕非輕鬆的事情,然而看似繁重的工作,對這些來自社會各界的志工,包括不少平日坐辦公室當主管的志工,卻是「獲得社會支持」、紓壓及「增加生態知識」的管道。邱清安認為,志工的參與,不僅能夠真切的感受並認同生態復育之理念,也有助於將感受理念分享給一般民眾,達到觀霧山椒魚棲地復育之保育目標與環境教育功能。 (訊息來源:環境資訊中心)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