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水族類商業同業公會

主要內容區

搶救瀕危魚大作戰!海大成功復育臺灣梅氏鯿

2017-10-18

搶救瀕危魚大作戰!海大成功復育臺灣梅氏鯿

繼完成復育在臺灣水域已經絕跡的「大鱗梅氏鯿(Metzia mesembrinum)」之後,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陳義雄教授研究團隊今年再度成功繁殖瀕臨絕種的臺灣原生淡水魚類「臺灣梅氏鯿(Metzia formosae)」,近期已順利成功孵化出4百多尾仔魚。

海洋大學表示,身兼國立臺灣海洋科技博物館副館長的海大教授陳義雄,及其研究團隊多年來與海大「水生生物研究暨保育中心」合作相關保育研究,並結合海洋科技博物館潮境中心等繁養殖之研發場域,建置模擬自然水域生態環境之飼育與養殖缸系統,在林務局保育組的經費配合與支持下,成功繁殖瀕危之保育類淡水魚類「臺灣梅氏鯿」的新生子代,為搶救臺灣本土原生瀕危淡水魚注入新的希望。

未來望建立廣泛應用的人工復育繁殖技術

陳義雄教授表示,臺灣梅氏鯿又稱臺灣細鯿或是臺灣黃鯝魚,30年前在北臺灣緩流區與靜水域還算普遍的淡水魚,受到各種人為棲地破壞與開發,水域汙染以及外來種入侵等多重的水域生態威脅之下,目前只剩下在極為少數未被完全破壞殆盡的野外河流、湖泊、埤塘可以看到,2009年4月1日農委會公告此種魚屬於第Ⅲ類「其他應予保育之野生動物」。

研究團隊透過詳細顯微觀察及拍照測量形態與科學記錄,了解臺灣梅氏鯿成長發育細節與繁養殖流程,並悉心培養照顧新生的小魚。希望建立一套能夠廣泛應用的人工復育繁殖的技術,讓未來在原生魚類瀕危物種之復育,能更有效率的執行保種措施,讓瀕危種源都能夠予以保存。

陳義雄說,目前研究團隊針對北部及東北部野外採集的臺灣梅氏鯿進行分子遺傳結構分析,發現兩個地區的臺灣梅氏鯿在遺傳上有明顯的區隔,至少可以區分成2個較完整的有效自然之遺傳族群,所以這兩個族群的魚種都需要妥善保存。

持續推動自然棲地保育工作、復育淡水魚類

陳義雄教授、曾晴賢教授與邵廣昭教授團隊等2012年在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保育組的策畫,共同合作完成「臺灣淡水魚類紅皮書」之撰寫與保育推廣,在繼完成搶救金門大鱗梅氏鯿族群之後,這次又更加實質推進保育本土原生瀕危淡水魚種臺灣梅氏鯿之復育工作。

未來研究團隊將持續進行其他淡水魚類的復育流程之建置,使臺灣許多原生淡水魚類生存受到迫害的物種,未來都能順利地因原始自然棲地保育工作的順利推動,與搭配各研究解析的生態族群的有效繁養殖保種,確保原生淡水魚有效生態族群之遺傳多樣性,與各棲地族群之現況持續復育。(訊息來源:農傳媒)

回上一頁